来源:《金融科技知识图谱》
关联词:移动支付、消费金融、消费者征信、企业征信、替代数据、个人信息保护、数据代理商、社交网络
普惠金融(Inclusive Finance)也被称作包容性金融,最早由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。普惠金融强调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和完善市场机制,使边远贫穷地区人群、小微企业和社会低收入人群能够获得价格合理、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,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。
普惠金融的主要特征如下:
一是逐步涵盖整个金融体系和全部人群。如世界银行将普惠金融定义为:“在一个国家或地区,所有处于工作年龄的人都有权使用一整套价格合理、形式方便的优质金融服务。”金融包容联盟(Alliance for Financial Inclusion, AFI)认为:“普惠金融是将被金融体系排斥的人群纳入主流金融体系。”
二是内涵丰富。金融包容联盟认为,普惠金融包括6个核心内容,即金融消费者保护、代理银行、手机银行、国有银行改革、金融服务提供者多元化、数据收集与评估体系。
三是多方参与。从国际到国内,从政府到非政府组织共同推进。国际上正组织研究开发普惠金融指标体系,并要求各国制定国家战略,明确做出相关承诺。各国也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。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在普惠金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,取得了可喜的成绩。巴西、印度尼西亚、肯尼亚、墨西哥等国的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。